石牌坊以濃厚的歷史氣息和豐富的人文內涵,不僅僅是一個家族和一個姓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,還承載著族人對先人思念敬慕的深厚情感。所以說祠堂石牌坊從古至今一直都深受人們的青睞和傳承。
中華人民對祠堂的孝道傳承和守法教育非常重視,然而祠堂石牌坊的安裝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。
人們對祠堂石牌坊的起源,普遍認為其濫觴于漢闕,成熟于唐、宋,至明、清時期登峰造極,并從實用衍化為一種紀念性建筑。由此可見,以祠堂石牌坊為代表的石牌坊建筑,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,被廣泛地用于旌表功德、標榜榮耀。建造在村口的祠堂石牌坊,不僅是紀念性建筑,還有著極強的景觀性,起到裝飾美化村莊的效果。
祠堂石牌坊不同于一般的石牌坊建筑,不是風景名勝的入口牌樓,它銘刻的是先祖的功勛德政,光耀先祖宣揚節義。祠堂石牌坊與宗族祠堂相守相望,標記著一個個光宗耀祖的功勛。遠遠地看去,這些祠堂石牌坊,浮現在人們心中的是百味人生。
祠堂牌坊上的浮雕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,龍在云中翱翔,將優美的姿態展現給世人看,線條流暢;寓意龍龍四海,還有石獅子抱鼓石有鎮宅等作用,花鳥、圖案、龍鳳及各種瑞獸等都有祥瑞之意,修建這樣的祠堂牌坊,更能令村莊吉祥如意,也顯得更加大氣威嚴。